首頁 Podcast 如果你比現在大膽十倍,人生會是什麼樣子(下)

如果你比現在大膽十倍,人生會是什麼樣子(下)

作者 Sharon
0 評論

你是否渴望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人,在群體裡帶出份量?在眾人面前,自在地展現自己,提出見解,解決難題,秀出能力。

如果你比現在大膽十倍,人生會是什麼樣子?

當我們不斷在職場提升經驗值,卻經常忽略內心世界的聲音,我的內在自信,是否與年資一齊增長?

如果信心會決定你的影響力,我們該如何有意識地,滋養我們的信心學分?當機會來臨的時候,我們為那更難的事,預備好自己——挑戰不可能、跨越限制的眼界與勇氣。

在上一篇文章,我們談及自信心煉成的內在思維——我提出了鍛鍊信心,你必須避免的四種思考方式(閱讀:如果你比現在大膽十倍,人生會是什麼樣子(上))。今天這篇文章中,我們要聊一點 「外功」,在職場與生活上,有五點你可以實際操作的小策略:


一、你有在群體中定位自己的習慣嗎?


曾經有位朋友告訴我,每當進入一個新環境,他就會為自己進行定位。在團隊中,你可以進一步問一個問題:你的定位是什麼?根據你的強項,能帶出什麼不同的貢獻?

如果你能在團隊中清楚自己的定位,你便了解自己的價值。你更能專心在自己所擅長的事情,較少將眼光專注於競爭和比較。


我的內在自信,是否與年資一齊增長?

定位自己,與競爭比較是兩種不同的思路。當你陷入競爭之中,你在意的可能是一個相對值,你的眼界也放在人身上,這使思考方式變得狹隘,眼中只看見自己的表現,逐漸只「為了贏」而戰。記得有一個人曾說,他的人生觀沒想太多就是想贏,經常場場勝仗贏到最後,有一天卻發現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贏,非常空虛。當你與人為敵,可能錯失在職場累積重要人脈的機會。

當然,團隊氣氛是信任合作還是競爭,與部門文化有直接關係。你不一定能改變公司文化,但你可以定位自己。當你定位自己,你不用拼得那麼辛苦挫折,而是享受在自己所擅長的事物中,做自己!當你發現你能貢獻其他人所不能的;當你發現團隊其他成員,能補足你完全無法做到的;你將體驗團隊作戰的樂趣——工作不再是拼個你死我活,而是充分發揮無可取代的你的能力。


二、在日常工作中,你發揮了多少優勢?


多數人都知道要發揮自己的優勢,但為何還是那麼多人,無法在職場做出亮眼表現呢?之所以如此,大多是以下三種原因:

(一)自我否定型:覺得自己沒有優勢

思考一下,自己通常擅長做些什麼事情。很務實地思考一些具體成果,對自己做一個公正坦然的評估。記得,千萬不要變成自我批評。放下那種 “我什麼優勢也沒有”的思考方式,一定有!把這些 “苗頭” 列下來。坊間也有很多性向測驗,倘若你感到茫然,不妨為自己做個測試。

如果你發現自己擅長的事情,似乎沒有太多具體成績,可能是因為你還沒有足夠地鍛鍊培養它們,沒有機會好好發揮。不用氣餒,隨時都可以開始!

(二)感覺良好型:錯估自己的優勢

比較麻煩的是,有些人的問題是,錯估了自己的優勢。例如,有一些參加美國歌手選秀節目的參賽者,上場時走音連篇,慘遭評審痛擊,卻好像第一次聽見別人這樣評價、難以接受事實。真實生活中,這樣的事情有可能發生在我們的身上。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,你可以找一些值得信任又敢對你說實話的朋友,問問他們的意見。當然,倘若你想聽他們的意見,也要準備好有一顆願聽真話的健康心胸。

說了這麼多,上述的重點是,你要確認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。下一步,你才能正確地對準方向,全心發展它。(閱讀書摘:《成功,從聚焦一件事開始:不流失專注力的減法原則》

(三)頭洗一半型:你以為有善用優勢,但其實只利用了一半

利用擅長的技能將工作做好,是多數人的本能。直到有一次,培育無數跨國企業領導人的John Maxwell邀請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小測驗(強烈建議試玩一下):


  1. 拿起一支筆,列下三~五點你最大的優勢(例如:領導力、演說、數據分析、企劃、創意…),最多不超過五項。
  2. 接著把你列下來的強項,用筆連成一個三角形,或者五角形。畫好了嗎?
  3. 趕快畫一下,給你2分鐘。

完成後,看著這張圖,評估一下,你的工作是否只聚焦做這些事?你花時間做了別的事情嗎?你的職涯發展,應該完全base在這張圖上。只要不在這張圖上,都不是你的優勢!

這個測驗讓我們看見一件事:有時候我們很直覺地面對工作,卻不是有意識地、策略性地完全all-in在優勢中,把它做大。你可以思考看看,這個思路,如何可以運用在你的職場?


三、你的環境,會不會讓你更大膽?


為自己營造一個滋養信心的環境。你必須選擇誰能成為你親近的朋友,誰能夠影響你。如果你身邊充斥經常數落你、為你注入負面能量的人,你真的需要考慮在你的生活中畫下界線,甚至離開他們。

我曾經在職場上遇到一對好朋友,在我眼中他們兩人能力相仿,但是一個很有自信,一個很沒自信。她們兩從學生時代就是好朋友,卻維持一種在我眼中看來很奇怪的相依模式,有自信的A經常公開數落沒自信的B。嚴重到一種程度,這成為了她們在辦公室給人的印象:A 顯得聰明能幹,B顯得青澀笨拙。由於B實在太沒自信,他只會尷尬地微笑——無異於照單全收。

如果你身邊親近的人經常以負面看待你,你再強大,也很難不受影響。選擇懂得欣賞你的朋友,你們彼此欣賞、彼此鼓勵,一同成長。這並不代表他不說真話,而是他是一個真心了解你,能對你直言,卻也相信你,以你為榮的朋友。當然,記得先讓自己成為這樣的知己!

我會選擇在身邊擁有一群支持自己的朋友們。我們彼此信任,以彼此為榮,那為生活帶來的喜樂與能量是何等的大。

執行此點的關鍵,在於你要發現,經營這樣的環境,是你的責任。放下埋怨,起來帶出改變,你也是有影響力的人!


四、面對挑戰,練習第一反應說:「我可以」


擴充信心最直接的方式,就是挑戰舒適圈!不要想,做就對了。每年、甚至每個月,固定挑戰自己一件有難度的事情,每攻克一項任務,你會發現沒有想像中困難,信心就這樣建立起來。

你需要的,其實是一種「硬著頭皮」的能力。


儘管一開始你可能硬著頭皮,久了也會弄假成真。

記得施耐德中國區總裁張開鵬告訴我,領導者的關鍵,其實來自自信心——他能否接下更難的任務,勝任更大的挑戰——因為許多專案,可能是他從未經歷過,不見得都有經驗。每次承擔下來雖然壓力山大,但完成之後,能力值隨之上升,下一個類似的專案對他而言,就不再那麼困難。當一個人不斷承接挑戰,他的信心也逐步累積到一定高度。這是勝任高位者的必經之路。(閱讀:領導萬人團隊的氣場,是如何煉成的?專訪:施耐德全球供應鏈中國區資深副總裁

張開鵬的分享讓我看見一件事情:做就對了!有些時候,我們要處理自己內在的聲音,停止批評自己,放下完美主義;但有時候,我們什麼都不用想,透過外在的任務——就是去做,做完信心就來了。

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勇於承接挑戰的人呢?練習說:我可以。當主管問誰能接下任務時,成為第一個舉手說 我可以」的人。無論你內心是否膽怯,不用想太多,把這個過程當做累積信心的寶貴機會,對每個來到你身邊的機會說:我可以!

儘管一開始你可能硬著頭皮,久了也會弄假成真!把 說我可以」的肌肉鍛鍊起來。有一天,不斷拓展舒適圈、自我挑戰的習慣,可能會變成你的生活樂趣。


五、每天做一件你害怕的事情


與上述一模一樣的概念——擴充舒適圈,勇於挑戰;除了練習說 我可以」,你可以嘗試的另一個方法,是來自前美國總統夫人 Eleanor Roosevelt 給自己的挑戰:每天做一件你懼怕的事情

Eleanor Roosevelt 的童年並不快樂,內向膽怯的她,下定決心克服恐懼。她最終蛻變為世人眼中勇敢無畏的人——積極參與社會活動,被眾人視為楷模,深受國際讚譽,啟發了無數的人。有興趣的人可以找她的傳記來閱讀。

如果人物傳記對你太過遙遠,這裡還有一個2012年版本的例子。深受前總統夫人的影響,美國一位女記者 Noelle Hancock 跟進挑戰了「每天做一件你害怕的事情」——完成了她的紀實小說《不要和鯊魚接吻,但要和勇敢一起睡覺》,是我最喜愛的書籍之一。

29歲遭遇裁員的她,開始正視內心的自卑感——她袒露自己的內心世界:探索自己進入耶魯大學之後,為何曾經充滿自信的她消失不見,懼怕社交,最後把自己關在家裡,活在虛擬網路世界裡。責備自己成就不如同為耶魯畢業、卻在紐約時報擔任政治新聞記者的男朋友,進而對這份關係感到困惑。在這段被裁員的日子,面臨事業、愛情、自我價值的迷惘期,她開始嘗試 「每天做一件害怕的事情」。

最後,她把整個過程寫成一本精采小說。記錄她所挑戰的各種驚人之舉:駕駛戰鬥機、高空特技表演、與鯊魚潛水、參加脫口秀比賽……;在這趟冒險之旅中,她的生命經歷了一場蛻變。

最後,送上這段讓人熱血沸騰的影片。如果29歲的 Noelle Hancock 跨越了極限,代表你也做得到。祝福我們都在信心學分的這件事上,不斷經歷生命的蛻變!




成功源於思考

             上述的五個方法裡,哪一項是你最希望應用的策略?選一個來實踐它!


Sharon很好奇你喜歡哪一個方法呢?如果你願意,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:)

0 評論
2

閱讀,引你攀向顛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