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喜歡全球各地走透透的工作方式?你樂意接觸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事,在跨文化團隊裡工作?你有想過,自己適合在什麼國家打拼嗎?
想成為一位跨國工作者,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:你希望進入哪一個國家/市場?在本文裡,我將分析五種踏入跨國市場的切入點,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優勢和期待,評估哪一個地區適合你。那麼我們就要啟航囉!
歡迎在最下方 下載免費電子書:《你適合哪一種跨國工作?——跨國商業人士沒告訴你的事》
一、歐美跨國企業
這類正是我們常說的外商公司。在歐美跨國公司工作,意謂你無需外派,可以居住在家鄉,並且視職務需求,有機會國際出差,飛往總公司或其他市場參與重要會議。
不過,視不同外商在當地市場的開拓程度,所需人才也有所不同。我簡單分成以下兩種:
(一)成熟的在地化企業:意味已建立具有規模的當地市場。以中國市場為例,像是微軟、戴姆勒集團(賓士汽車)、摩托羅拉系統都具有一定規模;台灣市場方面,像是Google、IBM、微軟公司等。這些具有規模的在地外商,會開放更多不同類型的職缺,資源也更為豐富。
(二)開拓階段的在地化企業:像是Uber、Airbnb、Velodyne等等。開拓階段的公司,就好比創業時期,強烈需要市場人才,適合有開拓力、業務能力,熟悉當地市場,有實戰經驗者。你會擁有更為彈性的發揮空間,很大的自由度,將新市場從0到1建立起來,建立起戰功。這個過程會擴張你的境界,適合樂於獨當一面的工作者。
除了台灣市場,你甚至可以考慮大陸的外商公司,或base在其他亞洲地區的外商公司。其實很多台灣人在大陸工作,就是選擇歐美外商,一方面發揮自己的外文優勢、國際化特質,另一方面為自己累積大陸經驗。
二、台灣跨國公司
從台灣出發,是最簡單的入手方式。你首先要釐清的問題是,你希望外派出去?還是希望定居台灣,接受各種出差機會?

(一)願意接受外派者:可以進一步思考語言文化、職涯發展、個人定居計劃,來選擇你屬意的市場,究竟歐美、大陸,或是東南亞……,哪一個市場是你願意投資、或使你佔有優勢的。由於台灣公司外派員工通常是為了拓展商機,想當然爾,這類外派機會,大多會需要你具備業務能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以我認識的朋友為例,有人長駐荷蘭,替台灣生物科技公司開拓市場;也有人長駐大陸,為鴻海夏普家電進行展店。這些例子,可以給你一些外派工作的idea。
(二)如果你希望定居台灣,但接受出差:可以選擇在台灣品牌工作,像是華碩、捷安特,都有國外業務。此外,國際知名品牌有很多是來自臺灣製造,像是Nike球鞋等精品、各類電腦週邊產品,都出自台灣公司之手。儘管你不見得聽過這些企業的名字,但這些製造商經常需要與外國廠商接洽,涉及業務、產品層面等各種溝通;也不乏國外出差、參展、培訓的機會。
三、陸資跨國公司
在大陸公司工作,你可以選擇專攻大陸市場,或面向全球市場。
(一)面向大陸市場:作為世界第二大國,覆蓋14億人口廣大市場,擁有中國經驗,不啻是每家公司都想要的人才;對於未來再轉戰其他海外領域,也是一大助益。 另一方面,台灣人面向大陸市場有中文優勢。少了語言障礙,融入新環境會比其他國家更為容易。
如果你從事市場工作,儘管經營的是大陸國內市場,你仍有很多機會代表公司前往國外參展。例如,每年美國消費電子展(CES)、西班牙通訊大展(MWC),都是眾多公司競逐的舞台,大陸參展廠商永遠佔了會場的絕大面積。再以手機品牌為例,華為、Oppo、一加手機,都經常在國外舉辦大型新品發佈會。上述這些海外活動,都是拓展國際視野的好機會。
又或者,以中國蓬勃發展的體育賽事、文化娛樂產業為例。騰訊體育每年舉辦NBA球賽、足球盃,將國外球隊引進中國,舉辦國際競賽。我在騰訊團隊工作的朋友,會整批團隊前往美國考察,除了有機會第一線接觸球星,也經常與國外經紀人往返溝通,接洽各種國際業務。
(二)面向全球市場:如果你來自台灣、香港、新加坡,你可能更擅長經營全球市場,這也是大陸人較難與你競爭的領域。因為你的思路、找資料的方式、吸收資訊的習慣,都屬於「牆外」style。
舉例來說,小米有一個面向全球市場的大團隊,其中有人負責西班牙市場,也有人主掌港臺市場。依你負責的國家區塊,你需要前往當地出差,而且你有豐富的資金和資源,大膽嘗試突圍市場的可能性。大批全球市場策略的團隊,長期駐守在小米的北京總部,員工來自各國各地,包括香港人、台灣人、新加坡人等等。
四、亞洲總公司:香港、新加坡、吉隆坡
如果你英文不錯,喜歡更為國際化的環境,又希望回家方便,感覺歐美跨度太大,那挑戰香港、新加坡,從亞洲市場入手,不失為一個好選項。香港、吉隆坡、新加坡是非常國際化的城市/國家,具備全英文的職場溝通能力相當重要。基本上,在這些地方工作,很容易接觸到全球各國的工作者。

在這些國際大城市裡,你可以選擇各行各業,不過值得一提的是,香港和新加坡是金融重地,有非常多一流的金融業機會,像是交易員、理財專員、保險行業、投資銀行家……;好好善用你的數字分析能力、業務拓展力、台灣與大陸經驗,這些都是當地需要的人才。
五、歐、美、澳洲總公司
同上述,如果你想要的不只是出差,而是長期定居國外,你就得進軍海外總公司。不過在歐美國家工作,最大的挑戰當然是語言問題;第二個挑戰,對公司來說,為何要雇用外國人,還費時費力費錢幫他辦工作簽證呢?
此時,一項突出的專業技術,直接解決公司面臨的困難,成為你最需要擁有的特質。我認識在海外旅居的朋友,很多都是程式設計師、建築工程師、硬體工程師、通訊工程師,也有人在倫敦擔任交易員,他們的共通點是:數理能力&專業技術。靠著技術晉升管理職,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。
那麼,市場人的機會在哪裡呢?如果你不是技術人,可以靠著自己的中國經驗、東南亞經驗,在市場開拓上帶出無可取代的貢獻。
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跨國市場,閱讀更多詳細內容,歡迎下載免費電子書《你適合哪一種跨國工作?》
4 留言
每次看之颖的文章或者跟之颖聊天总能给人很多新的启发和思路,希望可以看到更多跨国求职的干货哦!之颖加油!
謝謝Clair~~~ 😀 我會陸續推出喔:)
真的很喜歡您的podcast有結論,這讓我可以反思和對焦重點(緩一緩聽您說下一個故事的衝動😂),是許多podcast所缺乏的~
自己曾經想過做podcast,但真的在自媒體時代做自媒體,要保持自己的風格和高質量的內容,要有很強的實力和耐心(心力要充足),畢竟質量是需要時間跟“逆流”才能顯現的~
最後要跟您說一聲謝謝您,這麼認真的準備文案和內容,讓我每次收聽您的節目時,能順利提高思維的廣度~😇
好感動喔,謝謝John鼓勵:) 很需要耐心是真的…你很了解耶(握手)。 很開心你這麼慷慨留言鼓勵呢,讓我知道做這些是很有意義的。如果以後再有開clubhouse你又有空的話,歡迎一起來聊哈,畢竟你都想做自媒體了,應該也很樂意分享哈哈:) 無論如何大大謝謝你喔,和你一起加油共勉gogogo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