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揭開 #跨國創業者 的職涯旅程: 1. 創業者(開拓者)的能力養成 2. 淺談海外市場經營(更多內容請待續集) 3. 職涯路上,如何處理壓力,度過低潮,勝過失敗。 * 全球座標:台灣公司 / 跨入亞洲市場 * 閱讀時長:5分鐘
從從害羞懵懂,處處碰壁,燒光積蓄,直到自己被看見。-2017年,A輪融資,獲騰訊、日本上市公司等入股千萬美元。-他挑戰國際-2-1024x478.jpg)
「踏上這條路,當初也是想得太輕鬆、太簡單, (創業)就跟中樂透一樣,大機率都是慘澹收場。…我曾進入到非常黑暗的一段時期,有人走不出來,有人自尊心受挫、可能會病了,甚至有些人想不開;其實我不可能沒有那樣的感覺,但是一想到,留在公司這群人,也需要照顧,你就不得不振作。我告訴自己,雖然走掉的那些人,我對不起他們,但還有其他人在,你需要去看顧剩下這些人…」
「人生再來一次,你還會選擇創業嗎?」我問。
「會耶,」看謝耀輝語氣篤定,我笑著聽,想看他什麼反應,
「如果不創業,我會失業…」語畢一陣爽朗笑聲。
這是謝耀輝,擁有第一名的拼勁與熱情,不怕挑戰難關,對他來說,怎麼跌到,怎麼爬起來。
完整內容歡迎收聽 Podcast
從靦腆的科技宅宅 變身熱血創業家
在鏡頭前,謝耀輝侃侃而談台灣活動產業的未來;一如33歲那年,他站上TED舞台,向世界吶喊企業家該有的使命感。你不會想到,他曾經是一位害羞的技術宅宅。
創業改變了他,一向慣於將自己隱藏角落的謝耀輝,打開真正的自己,讓蓄積已久那團火,從他生命裡釋放。這團火會感染人。
為了堅守正義,他放棄一些不該賺的錢;為了推動產業,他願意投入在沒有立即回報的事物。他相信,「世界上,總要有這麼一群人,願意以長線思維帶動產業未來。」
這場空中錄音,我們聊了兩個多小時。若問我謝耀輝是怎樣一個人,我的答案絕對是「性情中人」——滿腔熱血;渴望走向世界;最欽佩的對象,是教會神職人員無私奉獻的精神。他對自己的評價是:「人到老了,還是這樣理想,我就開始覺得,自己是真理想主義。」
珍惜每一次的靈光乍現,把握每一次的冒然衝動,這些都是為了 —— 讓你做一個年老時不會後悔的決定。
摸索醞釀期:從底層摸爬打滾
由於父親自己開公司,John從小就希望效法爸爸,做自己想做的事業。一個大學生,空有想法,卻不知道如何實現。當時即利用身邊資源,參加創業比賽試身手。
「不像硬體公司需要設備、廠房、資金;透過寫程式,一個人能從生產、設計、開發一路做到用戶端,單靠自己一條龍地實現它。」John初期利用自己唯一擅長的技能,踏上創業之途。
參加創業比賽,他按慣例被分在技術組,負責寫程式。但他一路觀摩商務組同學,如何製作商業計劃書(BP),上台募資(Pitch):「覺得他們好厲害。而他們吹完的牛,就是我們來實現。」
畢業後,John進入鴻海(富士康)成為工程師,有三年時間,他在深圳工廠做開發;意外成為他熟悉海外市場的第一站。
「雖有創業的想法,但需要有人推一把,直到大學同學對我說:『找個主題試試吧!』」於是,兩人窩在深圳,開發了第一款產品。
就這樣,2012年,他們在台灣開創Accupass活動通。在智慧型手機尚未問世的時代,John和夥伴做出台灣第一個QR Code電子驗票系統:「10年前,根本沒人認得QR COde。」
從從害羞懵懂,處處碰壁,燒光積蓄,直到自己被看見。-2017年,A輪融資,獲騰訊、日本上市公司等入股千萬美元。-他挑戰國際-3-1024x478.jpg)
走在先驅的他們,儘管很快引來台鐵票、高鐵票上門諮詢,「但這些大型交通、演唱會平台,看我們當時只有兩個人,覺得技術應該不太可靠,沒有採用我們。」
眼看積蓄不停燒,仍舊沒有任何客戶光顧下,John只好自己製作活動網站,來配合既有的電子驗票系統——如果擁有自己的活動平台,就能導入最新的驗票方式。就這樣,形成了今天的Accupass:「我是被逼的,因為沒人用我們。」一路慢慢做到現在的規模,公司現今的樣貌,一步一步長出來。
做了生意後,你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學習,創業給了我本來沒有的能力。
建立海外市場 鍛鍊管理思維
熱愛多元文化的John,從創立公司之初,就放眼國際。30歲初頭,John決定將公司戰場延伸至北京,成立活動行。這一戰,取得了巨大成功。
2014年,Accupass搭上移動互聯網和企業服務SaaS的浪潮,獲得2億新台幣融資。迎接黃金盛世,擴充兵馬到兩、三百人。2017年 A+輪融資,再獲騰訊、日本上市公司入股,募資數千萬美元。發展至今,金曲獎、阿里巴巴、華為都是Acupass的客戶,覆蓋用戶數多達千萬人。
「在北京說我是活動通老闆,他們都以為我是騙子。」早期切入市場的Accupass,該品牌徹底融入中國大陸市場,成功打開知名度。沒有人會猜到,公司老闆是個台灣人,「回想起來,(Acupass在中國大陸的成功)還是很神奇。」
「想要開拓台灣以外的市場,最好能在當地工作過。尤其是你在台灣已經做出成績來,到了海外,肯定不希望從底下慢慢摸爬打滾。那你觀察海外市場的模式,可能不會這麼透徹與細緻。」在深圳工廠蹲三年,從底層磨練,從頭經歷了一間公司各部門的方方面面,奠定了經營公司的基礎,也理解了大陸市場的文化和運作。
「作為創業者,基礎功力不能太差;肯定要有學習力;對於產銷人發財,你不可能全部都懂,但也不可能是門外漢,都得願意去涉獵。」
從0到1建立起公司,只是創業之路第一步。發展到一定程度後,創辦人還要突破自身限制:「即便你能單幹把所有事情做完,你必須開始帶領團隊、發展團隊,以致於變成一個體系的建設,制度的建立。不然你也會成為自己的瓶頸。」
從從害羞懵懂,處處碰壁,燒光積蓄,直到自己被看見。-2017年,A輪融資,獲騰訊、日本上市公司等入股千萬美元。-他挑戰國際-5-1024x683.jpg)
創業之路無止境,伴隨公司成長,John從一個缺乏商業思維的工程師,從頭摸索如何運營產品、行銷商品,到今天,他帶領百人團隊,創建平台,拓展國際市場。除了北京,Acupass在香港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皆設有據點。
「做了生意後,你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學習,創業給了我本來沒有的能力。」
處理失敗,是一堂必修課
成功事蹟可能經過美化和包裝,但失敗的經歷更真誠。
儘管取得令人稱羨的亮眼成績,John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,「有三次,公司幾乎瀕臨結束。」
有媒體這樣記錄:
10月15日是謝耀輝的生日,他永遠記得2015年生日那天他和投資人開會,因為愧對投資人、無顏見江東父老、對不起員工,他和創業夥伴從北京長安街的東方廣場,一路淚眼朦朧,瞎走到天安門廣場,1.7公里22分鐘路程,仿佛走了一世紀,天地之大卻無容身之處。
許多創業者遭遇重大挫敗後,面對自尊心受挫,難以走出低潮;心理生病了,甚至最終想不開,「其實我不可能沒有那樣的感覺,我也進入到一段非常黑暗的時期。」
「在我沒有經歷過以前,這些故事對我來說就像看電影,沒有那種痛撤心肺的感覺。但是,痛過了之後,才知道那種感覺叫痛,那種感覺叫孤獨。」
讓謝耀輝內心最掙扎的是,一手解雇親自招來、共同奮戰的百名員工,更難忍受地,這些同仁是因為相信他而加入公司:「如今你要親手送他走,但他沒有做錯任何事情,甚至,可能是因為你決策錯誤,導致他必須走。我心裡很難受。」
理性層面,John必須考量作為管理者,這項決策是否正確;換作其他英明的領導者,會怎麼抉擇?堅持執行正確並顧全大局的事情。但是在感性層面,內心的煎熬與痛苦,很難走過去。
白天的時間,John仍必須重振旗鼓,調整全新狀態。因為眼前還有留下來的員工要照顧。
「你必須扛過心理、外在客觀等各種因素。有些經歷過這種起伏的創業者,從此一厥不振,甚至很悲觀地看待事物。畢竟人情冷暖,是我當時體驗特別深刻的一件事。」
「現在想起來特別好笑,」回憶當初如何度過這段死蔭幽谷?「我自己的方法是,找一個比我更慘的人。我相信我不是最慘的,跟他比起來,我好像也算不了什麼。」
那段時間起,John不再閱讀過去如數家珍Google、Facebook的成功典範, 他更愛研究創業失敗的故事。成功事蹟可能經過美化和包裝,但失敗的經歷更真誠,他要從中記取教訓,避免錯誤再發生。
謝耀輝開始細讀紅極一時的互聯網企業凡客誠品,如何從人人追捧,淪落倒閉;創業史上傳奇人物史玉柱,何以創業敗北,負債超過12億新台幣。
「我看這些創業者分享自己的慘敗,他們虧的數字、解雇員工數、承受的心理壓力,是我的千倍、萬倍,他們也是這樣挺過來。我怎麼那麼脆弱,這麼不堪一擊?」就像在健身房鍛鍊,那些人奮力一抬,舉重50公斤;反觀自己,10公斤就被壓垮了:「不行,我要再舉更久!」
創業有如永不止息的鍛鍊,是場一生的修行—— 閱讀這些傳奇人物,你賺得可能沒他們多,但在「面對逆境」的領域裡,謝耀輝挑戰自己絕不輸在「承擔力」。
心的強大,才是真正的強大;一如許多成功企業家,度過了自己人生的高低起伏。堅持下去的謝耀輝,煉出堅強韌性。三次失敗,三次站起來。
跨國商業人士 沒告訴你的事
人到老了,還是這樣理想,我就開始覺得,自己是真理想主義。
「珍惜每一次的靈光乍現,把握每一次的冒然衝動,這些都是為了讓你做一個年老時不會後悔的決定。」刻意地重溫初心,思索自身的使命和定位,是謝耀輝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的事。
創業十年,他盼自己仍舊有夢——他是一個無法失去熱情而活的人。

謝耀輝20幾歲就發現,雖然業界常說「微笑曲線」——技術與品牌必須一同升級;但願意真實投入時間的台灣企業少之又少。
28歲創建公司,謝耀輝逐步將社會責任納入體系。他認為,不需要等公司做大,才能做出貢獻。小公司,從小貢獻著手。
窮盡一生的力量,搭起一座橋,希望讓未來接班人、其他同業者,一同把亞洲的活動產業構築起來:「多贏,是讓我更舒服的一件事。」
然而無論是長期投入技術、品牌、社會責任、產業佈局…;追求理想的背後,謝耀輝付出的代價是:「短期內,你會更分心,更累,可能看不見回報…。」比起更精明的生意人,重視情義與理想的謝耀輝,或許顯得浪漫。為了這些固執,他甘願投入無法立刻獲得回饋的事上。
「每個行行業業裡,總需要有一小群人,帶著長線思維,」謝耀輝給自己的答案是,「如果所有人都只有一種想法,都想要賺快錢,只求短平快的收割,這個產業就永遠不會有長期布局者。十年、二十年之後,該產業終將失去長期競爭力。」
「與其說勇氣,其實那時可能也沒想清楚,就去做了。」回溯謝耀輝的職涯路,「做就對了」讓他走上創業,開創了許多沒有想過的局面。
也是「做就對了」,使謝耀輝抓住了切入市場的好時機:「越早進入市場,你擁有越多機會,容許你犯錯、走彎路。」
Accupass成軍一路上,嘗試過各種產品,「經歷各種失敗,幾乎快放棄,但沒有放棄,稍微去延伸與轉型,」成就今天的成果——搭上「後互聯網時代」IOT、O2O、智能AI、感測器等大量混搭與重構,Accupass運用新科技擴大並深化活動產業鏈,再開新頁,攻下屬於自己的市場位置。
回顧十年職涯:謝耀輝從自己的專長技能(開發)切入事業,選擇一個富有熱情的主題(活動產業),尋找市場痛點,裝備商業思維,累積海外經驗,願意從底層摸爬,掌握公司治理的基本結構,進而培養領導力,以致於制度的建立,而長線布局的產業思維與使命,帶領他走向更宏遠的未來;就這樣,一步步邁向跨國商業人士之途。
「絕對正向」更是領導者一生的修煉。當多數人看不見希望時,帶隊者唯有絕處逢生:「經常與不同老闆交流時發現,能存活下來的,都有這些正面思考的共性。」
成功源於思考
1. 請你從John的專訪中,歸納三個開創者的特質。這三種特質,哪一個最吸引你,希望更多培養它? 2. 思考一下,你具備什麼技能專長?你的熱情在哪裡?如何將上述兩者結合起來,運用在你的工作中? 3. 預備自己具備公司經營者的思維,你如何為自己累積「產銷人發財」的基本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