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人物專訪 這世界分兩種人:跟隨的人與帶隊的人——健康有益創辦人:有些人,天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,我是相信的。[AI+創業]

這世界分兩種人:跟隨的人與帶隊的人——健康有益創辦人:有些人,天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,我是相信的。[AI+創業]

作者 Sharon
0 評論

[創業家專訪:健康有益創辦人/李宇欣]

  • 關鍵能力:創業(開創力)+領導力
  • 全球座標:中國
  • 閱讀時長:3分鐘。

身為一位沒有技術背景的女性創業家 ,李宇欣公司推出的AI平台,不到幾年時間,已為百間企業使用,覆蓋用戶超過5億。成功運用創新科技,立下市場標竿。(想了解更多,請閱讀女性科技創業者的突圍:顛覆市場,廝殺之外的另一種商業模式)

不過採訪她時,我覺得最有有趣的部分,是她的領袖魅力和人格特質——和聰明的人聊天,總能在談話間獲得啟發(be inspired),她是一個這樣的人。

曾經有創辦人這樣形容創業:「我們每天都在面對挑戰,不是面對焦慮。可能你每天晚上回去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碎了,然後又重建。」 

創業者必須扛起極度壓力,而李宇欣享受一路解決問題的過程。創業的能力,有些是磨練出來的,但還有一些部分,或許是天性。

在人人都可能創業的時代裡,她的思路給了我許多啟發,包括商業、科技、創業的,以及一個人從年輕時如何瞭解自己,順著自己擅長的事情,一步步走上自己的舞台。




這天下午,我走進健康有益創始人李宇欣的辦公室,寬敞空間里,映入眼簾的是整片窗明幾淨的落地窗,遠眺著北京望京市區錯落的大樓。背對著窗,她在沙發上坐著。

「你從小的夢想就是創業嗎?」我好奇地問了一句。

「是吧。」李宇欣答得乾脆。我後來才知道,她沒有開玩笑,從小她就是同學眼中的 「大姊大」。

她並不是從小就知道創業是什麼,但是她會在學校自發地組織活動。她一直扮演同一角色:組織資源、組織錢、制定一個方向,然後帶領大家往前衝。就這樣,一做,就做到了今天。

這幾年,在人工智慧熱浪的推波助瀾下,李宇欣的公司——健康有益,一下搭上最新趨勢的列車。

不過,其實2014年,AI尚未成為新聞追逐的頭版時,李宇欣早已「放眼世界的需求」,選定AI+健康的賽道(註一)。

在人工智慧的風尚未吹起時,作為早期入場者,四年經營下,健康有益立穩了先發優勢,並於2019年宣佈B輪融資。


創業家談理想:我要做一家性感的公司


李宇欣對她的商業娓娓道來,我想像著,在我之前,她和無數投資人也如是解說。

「我要做一家性感的公司,而不僅僅是一家技術公司。」她說話的語速很快,總能精準地回答我的提問。在這個更多以男性主導的科技業立足,沒有技術背景的李宇欣,似乎更能聚焦於市場本身,提出清晰的商業解讀。

健康有益的商業模式,是藉由AI技術,幫助市場上各種軟硬件設備,升級健康服務的能力。舉例來說,一家為「孕媽咪」服務的公司,接上健康有益的Health AI平台,以前只能手動輸入孕吐時間和次數,現在通過語音即可完成記錄;也能加入姿態識別功能,提醒准媽媽隨時做運動。這些數據,匯同體檢報告、基因檢測、超音波記錄,進行複雜數據的分析,瞭解整體的身體情況。



做一家性感的公司,要有自己的思路,「我更常問自己,最高的目標是什麼?」 



健康醫療永遠是人類最關心的話題,但李宇欣並非聞風起舞。

做一家性感的公司,要有自己的思路,「我更常問自己,最高的目標是什麼?」 

相較於許多技術創業者,容易落入技術無限上綱的迷思,李宇欣倒看得清楚,AI這類以技術為商業核心的作戰方式,「如果只是一窩蜂地帶出某種技術熱潮,無法實際應用,很快就滅亡了。」

李宇欣起初就認清,終有一天,AI也會成為平凡技術——歷史會重演,如同數年前iOS、Android工程師高薪難求,每個新創公司都做App,單一市場上存在好幾家公司。從一開始,她便預備,當熱潮退去的那一天再次來臨,是什麼讓一間公司仍舊站立,提供不可取代的價值?

雖然靠AI技術一躍而起,李宇欣不正面衝撞存在多年的醫療市場,而是選擇幫助所有健康領域的公司,在既有產品中快速簡單地升級AI,使之跨入了新藍海。她更把握早期進入賽道的優勢,使公司贏在起跑點上,覆蓋用戶數超過5億人。

「在風口的公司,往往是它帶起來的,不是它追到了風口。在它以前,沒有這類市場。它第一個帶出這樣的市場。」當每個人都在仰望風口(The Next Big Thing)時,他能說出對於風口的親身體悟。

新科技瞬息萬變,可能今天VR火紅一時,下一刻的聚光焦點又變成區塊鏈。之所以不淹沒於時代洪流,是因為創業,「有時候不是一個商業邏輯,而是一個夢想邏輯:放眼的是世界需要什麼,而不是市場需要什麼。」 未來技術的佈局,必須要先於這個時代的需求。

與李宇欣談話,常常會聽見乍現的靈光。或許這正是她對自己的期許,性感的公司,是一個有思路的企業——「面對再複雜的問題,也要疏理出邏輯,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。」

因為有自己的思路,李宇欣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不斷修正並重新對準方向。他知道,不是跟進一波科技熱潮,而是他究竟要成就出什麼?向自己提問,讓他在這場科技賽局裡站穩了。


世界上有兩種人:跟隨者v.s帶領者


「創業時,有人會捅出各種婁子,你會遇到各種麻煩,所有事情都是複雜邏輯——人與情感的複雜邏輯、組織架構的複雜邏輯、商業模式的複雜邏輯。它們複雜,是因為這些事物並非肉眼可見。」 然而往往,是那些看不見的事情,決定了看的見的事情。

一般人喜歡被給予清楚的目標,直接完成任務。然而,身為站在前面的那個人,你要看准方向、頂著壓力帶隊;你錯了,就是一群人跟著錯了。」

這種挑戰,給她攻克與直擊的痛快:「有些人,天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,我是相信的。解決問題的時候,我還是一個很開心的狀態。」

如果將世界分為兩種人,一種是帶領的人,另一種則是跟隨的人。「一般人喜歡被給予清楚的目標,直接完成任務。然而,身為站在前面的那個人,你要看准方向、頂著壓力帶隊;你錯了,就是一群人跟著錯了。」



身為站在前面的那個人,你要看准方向、頂著壓力帶隊;你錯了,就是一群人跟著錯了。



看準方向,意謂你有更高的思路和格局;頂著壓力帶隊,你必須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。這兩種特質,使李宇欣作為一位女性創業者,比其他人更加容易一些。

多數人喜歡跟隨,喜歡在明確的原則和標準下,在該領域做到頂尖。「我覺得,自己不是這一種,」 李宇欣誠實地剖析:「換我做這些事,肯定無法做的像他們一樣好。但我有想法,我承擔責任的能力很強」。

彷彿天生的領袖,憶起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,李宇欣總是秉持一樣的做事邏輯:「組織資源、組織一批人、組織錢,制定一個方向。無論遇到哪一個場景,我都按照這種邏輯來做事,」她稱,「這是一個人的「行為方式」和「思維方式」。」

當然,創業過程中,也有一些挑戰,是無解的。就像女性標籤,在創業時不免遭受質疑。「女性創始人遇到融資被打折是正常的」,李宇欣顯得灑脫,「當很多條件是既定事實,不要在意它就行了。」

曾經身為投資人,李宇欣更能理解股東的眼光:「如果面對一位女性創業者,我也會評估對方是否過於被情感影響?她是否有格局較小的問題?」

將情感面收斂,身著中性的褲裝與短髮,以俐落凸顯幹練。我不認識創業前的她,究竟是一向如此,或是因為身處商界而刻意為之。

但我知道,她的領袖氣息是天生的。「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使命。」她說。

她的員工和我形容,李宇欣是一個「工作狂人」,行程完全滿檔:「速度快,很sharp,直接切入要害,是一個直指重點的聰明人。」 李宇欣卻不覺累,她將創業視為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
「如果是生活,就不覺得忙。」 採訪結束時,李宇欣繼續趕往另一個會面,時間掐得剛好。創業酸甜苦辣,她形容自己還算處於一個開心的狀態。我想,有人創業失去了自己,那她應該是那種因著創業而成為自己的人。




開創者養成計劃


一、認識自己:你喜歡被給予清楚的目標,有效達成任務;還是喜歡有自主空間,願意承擔帶隊的壓力與責任?如果你想挑戰帶隊,請在這半年,承擔一個活動或專案,嘗試使無變有、從0到1。
二、你怎麼看待困難,你是否能調整心態,看見每個困難的正向意義,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?舉出一個你在市場拓展方面遭遇的挑戰,思考一下,這項挑戰有什麼正面的意義?
三、培養你的邏輯分析力:從今天開始,做出重大決策時,嘗試解構這個事件,從人與情感的複雜邏輯、組織架構的複雜邏輯、商業模式的複雜邏輯,釐清事情的不同角度,然後做出正確的判斷。請評估一下這樣的判斷,和先前的決策是否有所不同。有意識地操練並評估自己的決策力。

0 評論
3

閱讀,引你攀向顛峰

留言給雪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