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人物專訪 從與菁英共事,到領導比我聰明的人…[專訪摩托羅拉CTO/ 身處菁英圈教我的事]

從與菁英共事,到領導比我聰明的人…[專訪摩托羅拉CTO/ 身處菁英圈教我的事]

作者 Sharon
0 評論

[ 閱讀時間:10分鐘 ]



與一群聰明絕頂的人一同工作,究竟是幸運,還是挑戰不斷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菁英環繞時,是「英雄相爭」,還是「相惜」?換做是你,你希望與一群比你優秀的人共事嗎?
能與一群優秀的人工作,應該是一件幸福又幸運的事。但將這種願望放在戰鬥力十足的商場,似乎有它的風險。
真是一個令人矛盾的問題:企業渴望招募全球最優秀的人,人們希望與最聰明的人一起工作;另一方面,很多人真實的體驗卻是,聰明人把才智與精力,花在競爭與內耗。
有沒有可能塑造一種文化,讓優秀的人能享受一起共事,不淪為職場鬥爭?
身為主管的你,如何領導一群可能比你還聰明的團隊?
你會不會害怕,他們有一天,或許取代你? 


在與摩托羅拉資深副總裁Paul的採訪裡,我們一起探索了這個有意思的問題。Paul追溯了造就9位諾貝爾獎得主、對自己影響深遠——美國AT&T貝爾實驗室的親身經歷;也回顧了領導摩托羅拉科技團隊&創投集團的管理心得。「如何領導一群絕頂聰明的人?」老實說,一開始,我們是沒有答案的,然而隨著討論不斷延續,在對話的尾聲,我和Paul一同理出了「菁英管理術」的解答。答案在文末(圖三),讀完不妨看看你 get 了沒?






一如跨國商業人士的工作日常,見面那天,Paul 遠從芝加哥抵達香港。而一天滿檔行程的相處中,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他多次和我脫口而出:「我擁有一份全世界最棒的工作。」



圖一 Paul Steinberg 小檔案


與聰明人工作,準備好高手過招


光看(圖一)Paul的介紹,不難想見,身處科技最前線的Paul,身邊自然少不了聰明人。怎麼與聰明人工作,甚至管理一群天才們——這成了我們有趣的聊天話題。

當你的團隊是一群聰明絕頂的人,真的很難。因為他們很有自己的主見、每個人都有不同想法」,如果你願意真誠聆聽他們的聲音, 「有些事情會讓你不舒服,尤其當他們告訴你 『你錯了』 」。

談到與一群天才一起工作,不得不提起貝爾實驗室。從與聰明人工作,到管理一群聰明人。貝爾實驗室的文化,或許能給每個 「菁英組織」 有意思的啟發。



不是競爭,我們害怕自己把團隊變差


如果稱貝爾實驗室是天才大本營,一點不為過。列舉一二它的重大發明,可能會讓你驚訝不已:電腦、有聲電影、太陽能電池、行動裝置、通訊衛星,上述每一里程碑,皆改寫了人類歷史

能進入貝爾實驗室的,絕對是科技領域的佼佼者。在這裡,你唯一能見到的,只有 「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」。

當身邊的人好像都比自己還聰明,Paul在貝爾實驗室經歷到的,竟然不是競爭壓力:「若你身邊充滿驚為天人的天才,當你左右環顧時,你會說,我也想和他們一樣。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,踮著腳尖,去跟上這些人,要和他們一樣優秀。」

從一開始,Paul就感受到,貝爾實驗室具有一種特殊氛圍:「我們不是互相比較或爭競,我們害怕的是,讓團隊變差。」

在菁英環繞的職場,Paul直迎一次震撼教育:他未曾經歷科學家們一爭高下,相反地,實驗室裡有一種魔力——一種讓你想要變得更好的動力。

在這裡,每位科學家樂意為團隊奮鬥,他們在專業上慷慨相授彼此提升,抱持不拖垮團隊的自我要求,這種自發的向心力, 「是我在貝爾實驗室學習到的第一件事」。



在貝爾實驗室,我們不是互相競爭。我們害怕的是:讓團隊變差。我花了很多時間,踮著腳尖,要和他們一樣優秀。


資深前輩們立下慷慨的榜樣:「這些人相當有成就,卻願意花時間和我相處,與我分享他們的經驗,幫助我。當時我不知道,他們所分享的是何等寶貴。」 這些前輩成為Paul心中的Hero:「我非常信任他們。」而這些貝爾實驗室所結識的人脈,至今仍與他進行業界的各種交流,一路幫助著他,直到今天。

當我繼續追問時,Paul坦承已經不記得,貝爾實驗室為何擁有這種神奇魔力。畢竟那時太年輕,不會刻意去觀察企業文化是怎麼一回事。但他永遠忘不了,實驗室裡那股熱切的驅動力,實實在在地激勵了他們往前:「我看見了它的能力,這非常啓發我。」

無法言說,也未理性分析過,但這份直接的體驗與震撼,實實在在於Paul身上留下了印記:「當時我非常享受於工作。這樣的文化,成為我總是想要營造的。」



體驗過,你就會想經營一樣的工作氣氛


像一顆種子,默默地栽下,然後長成:「我非常努力建立一個團隊,讓人們在其中彼此信任。」

從與聰明人工作,到領導一群聰明人。如今,當Paul成為大型跨國團隊的管理者,什麼會被他視為領導力最重要的一件事?

「真實」。我以為Paul會給出一個特別的答案,或者,霸氣一點的回應,但是他的回答平凡簡單。

「『真』很重要,這是為什麼人們會信任你,尊敬你。真誠是我待人處世的原則,你能和我談論任何事情、所有細節,我的態度是開放的。」 沒有高談闊論,也沒有花俏技巧,他卸下職場保護色:「如果有人想來見我,他可以和我談任何事情。」

做一個「很真」的人,身旁的人能夠感受到你。

他把自己打開來,放下「主管身段」,不讓距離感,成為自己的安全感。這甚至意謂,員工會來告訴你,你做錯了,「有些事情會讓你覺得不舒服」。

當一個人身處高位,能聽見多少真實的聲音?Paul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:「他們經常是正確的。你知道,如果他們認為你不願意聽,或者你因此生氣了,他們就不會再告訴你真實的想法。」

「我團隊裡絕大多數的人,在很多事情上,知道的東西都比我多,所以我需要瞭解他們的意見,才能做正確的決策。」



我非常努力建立一個團隊,讓人們在其中彼此信任。「真」很重要,這是為什麼人們會尊敬你。


「我總是說,我願意傾聽人們的問題,想瞭解他們正在做什麼,或者他們很興奮想做的事情,我都想知道。」信任是雙向的,一方面敞開自己,一方面走入人心:「他們相信你,是因為你在乎他們、關心他們,我認為這是真正重要的事情。」

「這是一種文化,文化創造了公司。你希望能有充滿信任感、開放的文化,你希望你的團隊能彼此合作,因為團隊合作的結果,經常是更好的,」 從自身做起,執著於成為一個真實並能讓人信任的人,Paul為自己建立起真正的影響力。



除了信任,也要「適時衝突」


真誠開放的文化縱然吸引人,但還是不夠的:「如果有人沒達到標準,拖累了團隊,管理者要解決這些問題。」

「如果你不這麼做,整個團隊會疑惑:為什麼你不做些什麼,為什麼你不改善團隊,為什麼你讓這些狀況發生?」好的工作氣氛,只是信任關係的第一步,而公平的標準,才為團隊帶來安定。

「我盡力將員工放在對的位置上,幫助他們得以成功。有時候位置不對、時間不對,我就得把他調到其他的崗位。」



「團隊動能」的魔力時刻,終於來了…


Paul告訴我,儘管自己將曾經嚮往的氣氛帶入團隊,但直到上任CTO兩三年後,他才真正經歷 「團隊動能的魔力時刻」。

魔法發生的關鍵,來自一次契機——UI設計師團隊將摩托羅拉正在進行的工作,畫成一本漫畫書。

這支在Paul眼中天馬行空、充滿創造力的團隊,畫出通訊科技的未來世界——將未來地球、未來警察的想像,鮮活呈現在五顏六色圖畫中。這本漫畫書,傳達了摩托羅拉的信念 「be the best moments that matter(成為關鍵時刻的成就者)」。

這是什麼意思呢?以美國FBI警察為例,當他們採用摩托羅拉對講機系統執勤,警員的槍械一旦離開槍套,不論原因,指揮中心的警報器會即時鳴響,警方胸前的攝影機也會自動開啓。此時,指揮中心總部,能透過警員胸前配備的攝影裝置,了解現場情況,決策是否增加警力支援。這一套警務通訊系統,就是摩托羅拉系統在危機處理的「關鍵時刻」,為警方做出的貢獻。



圖二 Motorola Solution在通訊科技的實際應用

[ 科技小常識 ] 不妨看看這2分鐘的影片,生動說明了專為「緊急狀況」打造的通訊科技應用



工程師團隊們的工作日常,總埋著頭、一股腦兒鑽入技術開發。而這本漫畫書,以上述宏觀的角度,勾勒出他們的工作使命。(如果以上這段內容,看起來有點抽象,不妨點擊上方的youtube影片來感受一下他們的熱血。)

當他們看見自己一行行程式碼,連載成熱血的故事,氣氛瞬間亮了起來:「每天上班,他們興奮地想要實現這個夢想。如何到達那個地方的渴望,超越了彼此競爭。

「大家都想要使它變為現實。」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本漫畫書,讓大家看見了共同的目標。

「我們的工作就像蝙蝠俠!」 Paul的二女兒興奮尖叫,任職於摩托羅拉市場部,父女兩連回家都是工作話匣子聊不停, 「我媽快被我們搞瘋了」。

Paul深刻意識到,每個人都有一套信念體系。如果大家都看到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標,擁有相同的動機與理由,整個團隊將著眼於一樣的大方向: 「就像魔法般,你可以創造這樣的情境。

在企業團隊裡,使命可能不容易一下子就找到。然而,一旦每個人都看到努力的理由,整個團隊運作都變得容易了。

從彼此信任的團隊氣氛,到一同完成使命的熱情,Paul在摩托羅拉系統超過20年,見證信念是如何一點一滴被建立。他們的信仰是:摩托羅拉要成為關鍵時刻(無論救災、執勤…)的成就者,讓地球更美好。



打造「菁英團隊」的秘訣!


有時,(使命)一開始是很小的,因為好奇、有興趣瞭解更多,漸漸讓事業版圖愈益茁壯。

最初創建一份事業時,不見得總懷抱最大的使命情懷,彷彿是一個持續摸索的旅程,只要不斷懷抱好奇與熱情,它就像拼圖般一塊塊成就起來,使命有時候,就是這樣成形的。



圖三 打造「菁英團隊」的關鍵秘訣


一個令人引以為榮的企業,少不了使命。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竟有能力參與歷史、改變未來;如果一個人真實感受到自己對於世界的價值;那企業的存在,無異也滿足了人性最深處的渴望——不只是工作帶來的自我實現,甚至實踐更超越的人生意義,讓人有機會——成為偉大

或許每個人心中,都有一份參與偉大的渴望,等待被喚醒。我相信這就是Paul經歷的所謂「團隊氣氛的轉變」:因著一份超越自己的更大使命和 Vision,眼光開闊了;也因為有機會參與偉大的使命,引以榮耀。

「我是一個著眼於大藍圖的人,我會看到方向,然後把零散的片段組裝起來。」Paul清楚了解自己的定位,他不用成為最聰明的那一個:「我們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弱點,像我就不是一個處理細節的人,我不會一直追蹤每個人的工作進度,也不會親自將產品創造出來,所以我會讓這樣的人在我身邊幫助我。」




成功源於思考

1. Paul認為自身領導力與影響力的關鍵,在於「真」。營造這種Open、直接了當的溝通方式,有什麼挑戰?你覺得能怎麼克服它?
2. 「你對世界帶出了貢獻!」,這句話會令你覺得遙遠嗎?想像一下,如果你真對世界帶出了重要價值,你對自己的感受是什麼?
3. 從文章來看,為什麼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菁英們,不是比較競爭,而是慷慨傳承自己的專業給同儕?
4. 使命只是一個高大上的概念嗎,為什麼使命可以真的轉變摩托羅拉的工作氣氛?作為公司管理者,你們的使命是什麼?
5. 根據你對上述四個問題的回答,你覺得,在你的團隊管理上,還可以加入哪些元素?

0 評論
2

閱讀,引你攀向顛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