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國際職場那些事跨國工作首部曲 如何找到你第一份海外工作?(上)

如何找到你第一份海外工作?(上)

作者 Sharon
0 評論

想要海外工作,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嗎?看著其他人分享求職經歷、面試心得,但自己嘗試時,卻屢屢碰壁?一樣都在海外讀書,為什麼有些人很快找到了工作?有些人沒有海外學歷,卻也成功上位? 

我們都需要海外工作的第一塊「敲門磚」。你找到了你的「敲門磚」嗎?如果你自嘆工作經驗不足,人脈資源有限,快來看看想要國外工作,踏出第一步時,你可以怎麼走。

 

p.s 篇幅有限,我先寫四點;下集再和你們分享其他方法喔~

 

 

一、取得海外學歷,一入學就寫履歷表

 

取得海外學歷後,在當地留下來找工作,是非常多人選擇的方式。儘管畢業時面臨龐大壓力,但也很多人確實成功找到了第一份國外工作。

取得在地學歷的優點是,至少當地的公司認識你的學校。而且你已經在那裡居住一段時間,既熟悉環境,擁有學校資源,又可以出席每場面試,你更能與當地公司預先打交道。如果公司有很多表現優良的校友,無疑對你是一大加分。矽谷阿雅就是非常好的例子,大家應該都聽過她的精采故事——利用學校資源修改履歷,尋找校友和教授推薦工作、模擬面試。 我們身邊也有朋友,善用學校資源修改履歷60幾次後,成功錄取IBM顧問。

為什麼有些人順利找到工作;又為何有些人頻頻碰壁?

 

 

最好的方法是,當你一入學,就把未來就業放在眼前,開始寫下你的履歷表。

 

 

最好的方法是,當你一入學,就把未來就業放在眼前,用心為此鋪墊:問自己,預備好就業了嗎?審視一下你的專業,究竟是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;或者提供不多人具備的一技之長?當你一入學,就先寫一份履歷表,你就會知道,自己還缺少什麼。

總而言之,把這段讀書時間,當成你進入當地職場的過渡期,提前為職場鋪陳預備——把握機會連結人脈,留下好印象(無論是學校活動、實習機會、在相關產業打工…);打磨自己的專業,提供量化證明,將你的特色突顯出來。 如果等到畢業臨近才開始準備,難免會感到壓力山大。而已經預備好的那些人,很快就成為錄取的第一批人。

 

 

二、主動出擊申請海外實習

 

如果你沒有海外學歷,你可以累積一些海外工作經歷。很多人對實習的印象,就是依靠學校的實習課程。其實,很多海外公司都有實習名額,你只要主動申請,就能獲得機會了。這是我以前沒有想過的。

我們身邊有些朋友,主動出擊向海外公司投遞履歷,取得了海外實習機會。由於實習薪資低,門檻比較低,你不需要具備豐富的業界經驗,就能取得去中國、歐美的工作機會。

 

 

透過這些實習,你希望讓履歷看起來像什麼樣子?

 

 

我聽過我一些採訪對象,他們去美國AT&T貝爾實驗室實習後,都進入一線的知名大公司。

相比台灣,大陸尤重實習。在大陸,你會有一整年的實習時間,完全不用去學校上課。每個人都有機會在不只一間公司工作。如果你在名牌公司實習,畢業後你就很有機會能進入那種level的公司。因為你可以在履歷上,堆疊出漂亮的經歷;這對早期初入職場者來說,是一個很好的起跑點。

你可以想想看,透過這些實習,你希望讓履歷看起來像什麼樣子?

如果你就在海外讀書,學校經常已經談好產學合作的平台,若你善用這些資源,更是省力。我曾經在美國匹茲堡電視台實習,跟著他們的主播,學習他們一天的工作歷程;我拍攝剪輯的電視新聞資料帶,也登上當地新聞台。是因為我特別優秀嗎?其實不是,我只是修課,用心參與其中。這樣的機會是學校談好的,我甚至不用投遞任何履歷,就獲得了機會。

實習的時候,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:我對團隊的貢獻是什麼?我有幫助到我的主管,減輕他們的工作量,帶出更好的成果?主管在意什麼,他有什麼樣的壓力?如何做一個讓他們感覺可靠、放心的工作者?如果做得好,你就為自己建立起好口碑,結識了業界的人脈。

 

 

三、打一場投遞海量履歷的持久戰

 

投遞履歷,看起來是最費力的一條路,但是對於資源有限的工作者來說,是很有效的一個方法。

為什麼一樣投履歷,有些人做到了,有些人失敗了?差別在於,有些人太早放棄了。

我聽過許多找到國外工作的人,他們投遞次數多達200-400次以上。聽起來是不是很瘋狂?但是當你沒有任何人脈資源時,就得拼命了。

 

 

許多找到國外工作的人,他們投遞次數多達200-400次以上。

 

 

我說的「海量投遞」,還不是一份履歷多家共用,而必須針對每一間公司進行客製化調整。相信多數人都能理解,如果你本身缺乏當地經歷,又想追求的是一位難求的好工作,你完全得靠一份漂亮履歷——那麼,針對不同崗位需求,製作出證明你能勝任這份職務的履歷,就是你的核心重點。

硬投履歷的成功關鍵,在於堅持下去的信心與等候的耐心;因為通常你投遞200封履歷還沒有任何進展時,你就會把它解讀成沒戲了。

最近,我聽到最新的數字是1000封履歷:一位沒有海外學歷的工程師,在嘗試1000次之後,成功獲得了歐洲跨國公司的工作機會。每次面試,其實都是在增強自己求職的實戰力。

硬投履歷,不代表你不需要善用Linkedin、模擬面試、尋找資源、請人內推。硬投是一種決心:如果你只嘗試了200次,不要對眼前的結果失望。

我們需要跨越文化的藩籬;克服不同公司對於簽證的期待;找到欣賞你的團隊;還要在為時有限的面試中,練習快速讓別人認識自己的能力——想要一次滿足這麼多種要素,當然需要多投一些履歷。先預備好這樣長期抗戰的心態吧,或許,你的理想工作,會來得比你預期來得快!

 

 

四、想要海外留學,先移民更好!?

 

最後一個,這是我親眼見到的一個特別案例,也把這個思路分享給大家。這個故事是這樣的:

幾年前,去西雅圖出差的飛機途中,我遇到一位帶著約7歲兒子的亞裔爸爸,就坐在我旁邊。他和空姐對話時,帶著美式口音,聽起來像是當地人。(姑且稱他是D。)

我經常喜歡在飛機上閱讀,捧著中文書,一下被認出我會說中文。當D主動攀談,我才發現他是廣州人,為了去加拿大讀書,就辦了技術移民。

D的論點很有意思: 「很多人花錢出國讀書後,根本無法留下來工作,那我不如先搞定身分。反正一樣準備英文成績,一堆送審資料……。」 聽起來,是不是有點一語驚醒夢中人!

D的策略是:獲得身分後,就能用便宜的學費讀書,最後留下來找工作,還不用擔心身分問題。

 

 

獲得身分後,就能用便宜的學費讀書,最後留下來找工作,還不用擔心身分問題。

 

 

當年30歲的他,狠下心放下還不錯的月薪,請假補習,搶救破英文。他的英文真的是我聽過最爛的——雅思只有3分,目標是努力衝5分。

D大學就讀化工相關科系,研究過後,認為這個專業比較適合去加拿大發展,因為當地有較多原物料的工作職缺。再者,加拿大離美國很近,而美國是個大市場,擁有豐富的工作機會。策略擬定完成後,他就開始拼搏雅思成績。

為了補習,D前往北京合租了一間小公寓苦讀,清晨跑步,努力熟記單字衝刺補習班排行榜。最後,剛剛好把各項都拼到低標5分,不多不少,就這樣,在移民評分標準提高前,他趕上最後一般列車。這一賭,還真的成功了!

聽到這裡,我都不可置信,D英文流利還帶著美國人口音,很難想像他30歲的時候雅思才3分、5分。

但是辛苦的故事才開始,因為英文很爛,一開始都跟不上學校課程,太太還兼三份工作養家,日子艱難,進入一陣憂鬱又迷惘的低潮。幸運的是,他遇到當地教會的親切照顧,一邊練習英文,一邊完成論文,總算打開了自己的生活圈。

畢業後,他進入石油行業,從工人做起——這又是奇妙的一步棋:「我整天和工人混在一起,他們去哪,我就去哪;沒事就坐著聊天,英文神速進展……」累積了工作經驗、道地的語言能力,D開始發揮實力,晉升主管,外派美國,完全地融入當地。現在,他最喜歡的生活方式,反而是露營、泛舟,安靜的生活。

回首過去,D告訴我,太多人放不下中國經濟起飛的光明前景。那裡有優渥的薪資,建立多年的人脈;於是這些人一會兒飛加拿大,一會兒飛回中國,看到D心意堅定,都羨慕他看得開。

因為你兩邊都要,最後無法落地深根,」 D很清楚,「如果你要出國工作,就心意已決地出發,把自己栽種下去,越早越好,提前開始累積自己在當地的人脈。

 

這四個方法,有沒有給你一些啟發呢?在下集,我會再分享另一些法則,你可以就自身的優勢組合一下,打包出適合自己的策略喔。敬請期待囉~ 如果你有不同的方法,也歡迎和我分享你的故事。

閱讀:如何找到第一份海外工作?(上)

免費電子書《你適合哪一種跨國工作?》

0 評論
3

閱讀,引你攀向顛峰